亦舒談性之二 —— 維多利亞公園          1979 8           

 

 

 
君有沒有在仲夏夜上過維園﹖真是慘不忍睹。 
 
不是我沒有同情心。敝友黃太與我最不贊成男女在公眾場合公開表演親熱鏡頭﹐止於蜻蜓點水式的接吻﹐和熙友愛﹐尚可接受。拉手、箍頸已覺肉麻﹐臥室裡做的事歸臥室﹐廁所中做的事歸廁所﹐在公園中﹐限晨運、散步、嬰兒車﹐現在發生的一切﹐足證世風日下﹐也是道德淪亡 —— 炒家把樓價抬得太高﹐以致年輕男女不得不逃離人口擠逼的公寓跑到維多利亞公園去。 
 
 
我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跑到那種地方,我本人十七歲便搬離家中出外住公寓房子﹐太多的的自由﹐反而小心翼翼﹐自問私生活正常﹐從沒被人叫過「眾人樂園」。 
 
後來有男朋友﹐走路、散步﹐都規規矩矩﹐造謠的人很多﹐劉念真夫人在我十七歲的時候﹐便警告其世姪女佩齡說﹕別與亦舒來往﹐她私生活不檢點。我應當與劉夫人到醫院裡驗明正身﹐可惜没有那麽做﹐於是懷很至今。以一個中年太太身份而中傷少女名譽﹐居心何在。 
 
話叉遠了﹐書歸正傳。因為獨門獨戶﹐所有的朋友都被邀請回家﹐聊天喝果汁﹐不亦樂乎﹐並不覺得維多利亞公園有什麼樂趣﹕人多蚊子多﹐黑墨墨﹐不但近處觀眾瞪著眼瞧﹐遠處也有。我二哥以前在維園對面的海威大廈住了十多年﹐閒來無事、在露台架強力望遠鏡一具﹐專門觀看維園春色﹐一邊還有評論﹕「—— 咦﹐四眼仔艷福不淺﹐居然有靚女拔鬍鬚。」我的媽。 
 
 
外國也有公園﹐可是﹐我沒見過這種鏡頭。大家至多在有陽光的時候坐在長凳上喂白鴿﹐逗鴨子天鵝﹐打開無線電閒談﹐孩子們溫習功課 …… 也有情侶﹐都好好的﹐也很親熱的或躺或臥﹐也接吻﹐可是不知為甚麼﹐卻沒有慾潮橫流的感覺。 
 
我個人覺得香港維園中的「情」侶太逼切太渴望太想獲得性的滿足。其實為什麼不到九龍塘去開房間呢 —— 慢﹐慢﹐諸位請先放下手中的石頭﹐聽我解釋。人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倦了睡覺﹐想發財填六合彩﹐既然對性有那麼原始的需要﹐總要想法子解決﹐如果冷水浴與冰凍飲料無補於事﹐總得對症下藥。每夜站在維園樹下擁抱作種種不堪入目行為﹐車薪杯水。 
 
我的同學﹐在外國那些﹐過了十四歲大概已天正地義的都不是處子了。處子有什麼稀奇呢﹐每個人生下來都是處男處女﹐又不需要經 IQ 試驗﹐考文憑。如果喜歡守身如玉﹐那麼大可以在手臂上點守宮砂。如果喜歡夜夜笙歌﹐每夜床上換人又如何﹐這是個人私生活﹐根本不傷害社會國家﹐青菜蘿蔔﹐各有所愛。雖然家母窮其畢生精力向我﹐她女兒灌輸「非處女無幸福論」。她女兒我一直不笑置之﹐她老人家十六歲﹐嫁到夫家﹐還沒到青春期巳做了三任母親﹐她懂得什麼叫做性之苦悶。 
 
可是外國孩子早日脫離家庭﹐不是在別的城市唸大學﹐就是經濟獨立﹐在外工作租房子住﹐男朋友住女朋友家﹐或是女朋在男朋友家﹐都事屬平常﹐飯後通常問一句﹕「你那裏還是我那裏﹖」不一定要跳上床﹐意猶未盡﹐人都是寂寞的﹐在家聽聽音樂有何不可。 
 
香港再現代化﹐也還是老土的香港﹐女孩子出嫁之前的青春﹐一定要在家中「虛渡」若干春天﹐碰到對象﹐在戲院公園馬路﹐甚至十四座位小巴中廝磨一番﹐然後正式嫁到夫家為家庭「犧牲」﹐努力在腰圍上添增士啤呔﹐註冊結婚那一日﹐還要討復還價的逼新郎在門外討開門利是﹐俗得啞心﹐虛偽得肉酸﹐其荒謬之處﹐伊昂尼斯高的劇本甘拜下風。 
 
 
「好」女孩子是不出來住的。「好」女孩子聽見男人說粗口要睬聲四起。「好」女孩子變成「好」女人之後便循規蹈矩的與丈夫白頭階老﹐聯合起來對付「外頭」的狐狸精﹐鳴呼﹐這些好女人有很多是維園出身的吧。 
 
浸豬籠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中國人對性的觀點還是那麼奇怪﹐孩子不停的被生下來﹐咀裏不准提到那回事。民族性比誰都黃且好色﹐放著玉蒲團、金瓶梅、素女經不觀之鑽之研之﹐專門托人在北歐帶小電影回來欣賞。在辦公室裏看「花花公子」訪問卜狄倫﹐尚有同事嘩聲四起﹐中國人不但一切有假面具﹐在這方面都不放過﹐放屁都要先假道學一番﹐於是乎在維多利亞公園見面的年輕男女是純情的﹐在鳥語花香、綠草如茵、樹蔭恍惚、明月為證、大地為媒的人間仙境﹐自然跟下流、骯髒、齷齪的電動圓床大大不同﹐況且還要算時鐘錢﹗ 
 
我的身份證上清清楚楚註明我是中國人。但老老實實﹐對於中國人的生活細節﹐我一向不甚了了﹐正等於友人們堅持我不吃「飯」沒營養 —— 牛奶雞蛋加燒牛肉三文治加蘋果是沒營養﹐他們蒸一碟子鹹魚﹐炒一盆蓊菜是有營養。我不明白。 
 
恐怕不明白也沒有關係的﹐至少香港已經進化得容許我這種人的存在。 
 
每次看新聞﹐讀到大好年輕男女在僻靜地區雙雙慘遭殺害﹐我便搖頭痛惜﹐心中第一個念頭便是﹕「為什麼不去開房間﹖」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附﹕讀者回應 —— 必需的維園        1979 9        號 外 
 
必需的維園
閣下在三十五期中「性」專欄所寫之「維多利亞公園」一文﹐令我看後心中甚為不安;並非因為我是你筆下的犧牲品﹐而是為那群無端白事被你恥笑一番的青年男女感到不值。 
 
終觀全文﹐令我對你的論調產生一個疑問﹕你是否真正明白維多利亞公園這群青年人的動機﹖我認為你寫這篇文章﹐純粹以一些你認為正確的「外國」觀念作度量衡﹐去批評本地的現象﹐卻完全沒有顧慮到香港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及外國與香港在地方上的分別。 
 
 
首先﹐性愛不是一件與眾為樂的事情﹐所以到維多亞公園去的青少年﹐目的是利用黑夜、樹木、花草及山丘等﹐找一個藏身之所﹐以避過眾人的眼睛﹐出發點正常。可是﹐卻偏偏有些人作出不道德的行動。不是嗎﹖閣下在文章開端便說﹕『君有沒有在仲夏夜上過維園﹖真是慘不忍睹。』若果沒有一些喜歡睹人私隱的人﹐沒有一些喜歡在露台架具「強力」望遠鏡之仕﹐何慘之有﹖慘從何來﹖其次﹐你說﹕「我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跑到那種地方﹖』你十七歲便搬離家中﹐那是你的幸運﹐別人卻沒有這福份;一家七口住一小房間﹐縱使父母外出﹐難道帶個女孩子回家﹐在碌架床上對著一班兄弟姊妹及「歡樂今宵」做愛不成﹖你說為什麼不到九龍塘開房,若果這群青年男女能夠負得起這開房的價錢﹐我也不介意把我的房間出租﹐賺些外快。亦舒﹐這一代的青年十分聰明﹐難道他們沒有想到這一步﹖你說你的同學﹐在「外國」那些﹐過了十四歲便不是處子;而我的朋友﹐在香港這些﹐過了二十歲﹐還是處子﹐可是他們卻非出於自願﹐只是沒有機會﹐沒有外國國家如美國的環境。美國的家庭﹐平均只有一兩子女及學父母,父母外出﹐整棟房子都屬於你的﹐我在美國五年﹐都是自己住一間屋。這種環境﹐不是跟香港有很大的分別嗎﹖你說外國也有公園﹐可是沒有見過這種鏡頭﹐但你卻忘記了﹐外國更有 drive-in 。只要付三元﹐便可開車仔入 drive-in﹐同女朋友玩一晚﹐美國的中學生﹐過了十六歲以後便有汽車代步﹐香港青少年有沒有﹖美國夠地方做 drive-in 生意﹐在香港有沒有這個可能﹖況且﹐外國公園其實也有這種鏡頭﹐只是以遊客身份﹐白天去公園逛逛的人﹐自然看不見罷了﹗ 
 
我沒有意圖去為這些人辯護或辯駁閣下的論點﹐只是以事論事。亦舒﹐請放過這群被環境所迫的人一馬。讓他她們有機會吸一口氣。下一期﹐為什麼不寫一些較有建設性的文章,例如介紹一吓﹐一些除了維多利亞公園以外﹐這群年青人還可以去的地方﹖
 
西門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