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tique Review —— Adam & Eve       亦舒       1979 1         號 外

 

 

 
太子行有一間公司叫 Adam & Eve。亞當與夏娃。
 
有一件事在七八年前我就想一吐為快﹐直到今天才有機會﹐聖經上說得對﹕什麼都有時候。亞利路亞。
 
Adam & Eve 的飾櫃中放著兩個小小的石膏像﹐約一呎半高﹐一男一女﹐店主人大概以為凡是衣冠不整的男女石膏像皆能當作亞當與夏娃辦。
 
錯。
 
 
任何稍有知識的人都會知道擺在那裏的女像是鮑蒂昔里的 Birth of Venus 中的維納斯 —— 金髮披身﹐無限柔情無限曖昧地站在一隻扇貝上﹐她不是夏娃。
  
而那個男像。天呀天﹐那是米開蘭基羅的 David﹐頂頂大名意大利翡冷翠 Academy of Fine Arts 的大衛像。過了這些年忽然破人誤認為亞當﹐只因為他也沒有穿衣服 —— 米開蘭基羅不會得很高興﹐相信我。
 
 
所以﹐ Adam & Eve 這間店應該叫 Venus & David 。可是維納斯雖然男友眾多﹐與大衛王始終沒扯上過關係﹐店名最好叫 Venus & Adonis
 
Adam & Eve 是一家很貴的店﹐半截裙子動輒五百到八百元﹐襯衫、羊毛背心、衫裙﹐沒有經濟貨可言。而且貨品雜﹐配不攏﹐如果要選擇實惠的衣服﹐怕要每天去逛﹐慢慢發掘﹐不如詩韻﹐進去出來﹐從絲巾到皮包以及靴子﹐一應齊全﹐舒服熨貼﹐不必花腦筋配這個配那個。
 
但是 Adam & Eve Cacharel 的衣服﹐你有沒穿過 Cacharel 的襯衫﹖真是一流﹐不要買絲的那種﹐買百份之一百純棉的﹐式樣大方不要去說它﹐難得設計是可愛﹐可愛的衣服也多﹐更突出的是耐久﹐有一件粉紅色的襯衫自七三年到現在還在穿﹐每次都擱在洗衣機裏狂洗﹐ Cacharel  襯衫  J.B.Martin 鞋子一樣﹐終於壽終正寢的時候﹐不應該把它們扔掉﹐應該把它們下葬。
 
 
除出 Adam & Eve 以外﹐瑞興也賣這個牌子的衣服﹐然後彷彿就沒有第三家了。
 
這家店令人逛得很舒服﹐售貨員的記性奇佳﹐把顧客的姓名記得又牢又緊﹐每次稱呼都熱情有加﹐海運大廈地下有分店﹐銅鑼灣彷彿也有一家﹐我有種感覺他們並沒有中文正式譯名。
 
該店的包裝紙袋是淺藍色的﹐印有白色無花果葉圖案與舖名﹐紙袋並不載重﹐容易破裂。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香港的名店多數用紙袋﹐包括詩韻在內﹐別問我是什麼風氣與什麼習慣﹐我也不懂得。
 
太子行的存在到底有多久﹖十年﹖八年﹖「鈕蝶屋」與「恩蜜屋」又開了多久﹖應該很長的時期。粵語片時期蕭芳芳那戴得一頭一的絹花就是「鈕蝶屋」出品﹐十七八歲的時候走進「鈕蝶屋」簡直再也走不出來﹐最好搭張床睡在那裏。
 
Adam & Eve 的舊址是賣 Charles Jourdan 皮鞋的 (Charles Jourdan 的皮鞋﹗)。不知道為什麼﹐忽然之間他們就不存在了﹐曾經一度我常常去那裏買鞋﹐有一雙紫紅色平跟的穿到這一刻還在腳上﹐走過多少路﹖(「一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稱他為一個人﹖」)
 
我很懷疑上述諸店都是屬於同一老闆所有﹐也懷疑與瑞興公司有關連﹐因為可以找到同樣的貨品﹐看得出入貨是同一個人的趣味。
 
太子行的小名店使我想起尚年輕的那段福氣日子﹐那時在中環逛久了﹐遇到下班人潮﹐嘲諷為「誤墮風塵」﹐真正有這麼刻薄的。  
 
如今好了﹐如今日日在風塵裡過日子。逛過這一群店﹐很少再進去逗留。
 
                                                        今天的家明?!
 
 
小宇按:
太子行在六十年代中啟用。
「鈕蝶屋」是不是 Buttons and Bows? 「恩蜜屋」呢?
為什麼亦舒要重 ”Charles Jourdan的皮鞋並加上感嘆號?似乎當年大家一些心照的秘密,隨著時間流去,早已煙消雲散,再記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