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 Tina Chow 的緣份                                                              2014 7                 Marie Claire 中國版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歐美的時尚界曾像流星般閃爍過的那個永遠以短髮示人,將中性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像謫仙般的傳奇人物,後人記得她的名字,叫 Tina Chow
 
 
Tina 的父母分別是德國和日本人,而她從小在美國長大,怎麼看都是一個跨越種族國界的「地球人」,何來姓「周」呢?
 
其實她曾經下嫁京劇大師周信芳的次子周英華 "Michael Chow",婚姻關係維持了近 20 (1972-1990) ,那段期間,也是她在全球時尚名人圈最活躍的時期,故此我們永遠記得她是 "Tina Chow"
 
周英華十幾歲就遠赴英國就讀正統寄宿公學 (亦即是貴族學校),之後一直留在彼邦,亦一直與倫敦的藝術、影視、時裝界人士混得很熟。他在 1969 年開創了第一間 "Mr. Chow" 餐廳,輸入中菜西吃的概念,更將餐廳的裝置,以至於接待、侍應都改成很精緻、優雅、西式 fine dining 的環境。可以說是在西方世界的中菜館掀起革命,馬上成為倫敦最熱門的餐廳,全世界緊貼潮流的名人紛紛沓至。當時,到 "Mr. Chow" 用餐,是被視為時尚指標,而這間餐廳也成為 Tina Chow 展示她璀璨人生的私人舞台。
 
                                                                                                   Tina 和 Michael 罕有的一張生活照
 
她以女主人的身分每晚周旋於眾賓客之中,她的美貌,氣質與超卓的品味曾令多少藝術家,時裝設計師為之驚豔,傾倒。他們為她設計時裝,為她繪製肖像 (Andy Warhol) 為她攝影 (Cecil BeatonHelmut Newton ) …… 以她作為創作的靈感泉源,即使被當代名人所環繞,她依舊不改其低調與優雅,更從來不吝於支持她所欣賞的藝術工作者。
 
 
叫人膜拜的女神
猶記得在 80 年代的一本一線時裝雜誌的英國版見過一輯 Tina Chow 時裝專題,以 "Mr. Chow" 餐廳為背景,她穿上多件當時炙手可熱的英國設計師作品 (還有人記得像 Jasper ConranAlistair Blair 這些名字嗎?),專題名為 "The Adulation of Tina Chow"!編輯不用 "Admiration"(仰慕),甚至掠過 "Adoration" (崇拜,而用上了那麼強烈的 "Adulation",這已經是接近奴隸式,跪在地上膜拜了!她在業界 (如果時尚達人也是一個產業界別的話) 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可想而知。
 
                                                                                 穿 Chanel (1984)
 
我有緣曾在香港見過 Tina Chow 三次,因為 Michael 的關係,他們不時會來香港,第一次在半島酒店喝下午茶,那是我首度見一個女性將頭髮剪到那麼短,直像英國公學的小男生,感到新奇之餘,不禁讚歎她絕不妥協的膽量,但出來的效果又是那麼的具型格,當時我是如此形容她:「纖弱和美麗,只能用[清秀]二字去形容 ……
 
記得那天 Tina 說話很少(更顯她的低調),主要是 Michael 談他開餐廳的心得。須知道,在 "Mr. Chow" 開業以前,在西方的中國餐廳但求熱鬧,佈置得俗裡俗氣去迎合西方人心目中的「東方色彩」,從不曾受當地人尊重,但他竟能將 "Mr. Chow" 轉化成一枱難訂,城中最 IN 人士(IN 是七八十年代愛用的字眼,指在時尚階梯最頂尖的一層)的社交中心,實屬難得。但我相信只要有 Tina 在餐廳內,即使「說話很少」,她那份優雅也會感染到在坐的每一位賓客,Michael & Tina 是有著缺一不可的化學作用。
 
                                                                       1979
 
話很少 氣場大
第二次見 Tina 1988 年一次正式訪問,與第一次見面已相距八年。她那時正準備推出她的首飾系列,去日本印度等地找罕有的材料和拜訪隱蔽,有如世外高人的工匠,在繁忙的行程中特來香港作小休,下榻半島酒店的主要競爭對手麗晶酒店(The Regent,現址為洲際酒店),其實在此次訪問之前,我也曾有一次無意中在日資東急百貨公司的書籍部見到她一人專注看書,記憶中她不施脂粉,T恤牛仔褲,頸上系上一條牛仔巾,簡單的造型卻令人一見難忘,那次我不敢打擾她的雅興,沒有上前和她打招呼,但她看書那個畫面,反而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那次訪問我寫到她「遲到了15 分鐘,穿著深色拉鍊運動上裝三個骨褲,露趾黑皮鞋,背著個大黑皮袋,很 causal 地走過來 …… 那對顏色只有混血兒才可以擁有眼睛朝向你望時,你就會明白什麼是靈氣 ……」除了談當時她籌備得如火如荼的配飾系列,又扯到她收藏古董時裝的興趣,其中她最愛 Fortuny Balenciaga(當然是 Cristobal 主帥的時期)的作品。我覺得最難得是她不像一般人穿時裝是為緊貼潮流,而是她對出色的時裝設計有如像藝術品般欣賞,以及對其工藝的一份尊重,亦因而贏到很多時裝設計師對她的敬意,以及認定她是同路人。Tina Chow 早已被公認是 fashion icon,甚至被 Vanity Fair 雜誌列入時裝的 Hall of Fame,但所有的榮耀不止在她曾穿過什麼,而是她對時裝那份有如宗教般虔誠的「心」。
 
                                                 Tina Chow 示範她設計的首飾
 
當然只見過幾次面我絕不敢談對這位時尚界的風雲人物有什麼認識,但她給我的印象是她從不會刻意,努力去出名出風頭,只不過,剛好她所有的好友都是名人,而又剛好所有的名人都是那麼喜愛她,她有什麼辦法?其實也難怪,以 Tina Chow 的美麗,風度,含蓄,品味,見識,修養,以及她那份自然,不自覺,不做作,同路人很難會不欣賞她,喜歡她,可惜她太早離開我們了。
 
 
但我至今都不明白,Tina Chow 那次為什麼主動找我們這本本地雜誌做訪問,她的配飾系列是準備在美國最高檔的百貨公司以限量形式出售,並沒有進軍遠東市場的打算。這個訪問可完全沒有宣傳效益的,於是我就哄自己,可能這就是緣份了。
 
 
 
點擊閱讀《他們把 snobbery 收藏得很好 —— Michael & Tina Chow》一文
點擊閱讀《Tina Chow ——八年前後》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