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次蜻蜓點水旅行                                                                201611                   立場新聞

 


最近和友人通 whatsapp 扯到遊輪旅行,她愛乘坐的不是一般港人熟悉經常選搭的那些巨型遊輪,是只載數百個客的 Seabourn Cruise,講 exclusive 它拍得住 Crystal Lines,卻沒有受本地富裕階層追捧,所以說有型有格的人始終有型有格。不過現時寫這篇文主要是她一句話引發,她說遊輪旅行「雖然見嘅地方是蜻蜓點水式,但不介意 ……」,真是一語點醒我,重點不是在「蜻蜓點水式」,而是「但不介意」,能夠說出「但不介意」是要承認我們的 limitation,及要有接受终於要作一些「妥協」「折衷」的勇氣,「但不介意亅自有一番境界。
 
 
以前我就是死介意,一方面即使一站式帶來方便和舒適,也不屑這類「蜻蜓點水」式的旅行,但另一方面自己又再沒有精力作「深度」遊,結果自欺欺人,浪費了多少沒得出門的時間。自由行飛去日本幾天比較簡單,但一旦要作較長,停留多站的旅行,事先的計劃、預訂酒店及各種交通工具,還有要定去些甚麼景點 …… 一連串的資料搜集,組合配搭已相當 mentally stressful,而旅途上舟車勞頓,更不勝負荷,幾年前去西班牙才不過兩個星期,每天玩半日已疲累不堪,要回酒店休息充電,真已記不起,也難以想像年輕時背囊如何能一口氣在歐洲遊遊蕩了三個多月。
 
 
其實怎樣才算「深度遊」?在一件藝術品前欣賞多幾分鐘?在一個觀光景點逗留多幾小時?在一個城市住多幾天?或泡多幾個露天咖啡座?我曾在聖彼得堡忘記了是冬宮還是夏宮,坐在樓梯级遙看 Matisse 的《The Dance》上一小時,現時回想起來又如何?而蜻蜓點水,甚至視像快速搜索式旅遊怎都勝過呆在家中,今次終於「的起心肝」上遊輪,感覺也不錯的。十多二十年前曾試過一次海遊希臘土耳其十多天,但那是一艘相當殘舊簡陋的船隻,完全沒有「海上樂園」的感覺,稱不上遊輪,而今次上的是 1 1.58 的级別,终於嘗到坐遊輪的滋味,乘客大部份是上了年紀的美國人(聽聞平均年齡是六十六歲!),船上的装置氣氛給我的感覺是像共和黨、扶輪社,加上一絲美國各大小城鎮社區上層人士都必有會藉的鄉村俱樂部 feel!不是我的口味、情調和世界,卻又不至於反感,無論在甲板、餐廳他們都表現得很文明,有教養,船上大陸人零星見到幾個,數量上沒帶來蝗蟲集體式的驚嚇。
 
 
反觀一些香港船客就顯得有點失禮了,他們肯定有多出來的錢輕鬆負擔得起經常(看來如是)出外遊玩,更不吝嗇乘坐算是較高檔的遊輪,怎硬是不肯穿得較體面些?未上船時船公司寄來的簡介已溫馨提示在船上法國、意大利餐廳、扒房等用膳時無需晚禮服,但起碼要穿所謂的 smart casual lounge suit,謝絕牛仔褲波鞋,食客的衣著也是締造餐廳氣氛的重要元素。港人去到 casual 就絕不手軟,smart 呢?怎不多帶一兩套較「正經」「莊重」的衣服?為甚麼不更換白天上岸遊玩穿的風褸?男士即使不穿上裝,恤衫也理應燙得筆挺,看來總會神氣點 (船上是有自助燙衣設施),近年香港已難得見到女士穿裙,其實有時 dress up 一吓亦能替日常生活加添一些小趣味,我見到船上的西方女性(日本人也是),不計永恆的 ”little black dress”,例如將髮束起,穿上 cream 色無袖露臂連身裙,配上少量首飾(如小耳環、頸鍊),優雅氣息已馬上顯出來,我察覺有一位香港女士,是穿上一件頗美觀、有 ruffles 的雪紡襯衫了,卻披上件 windbreaker,真是暴殄天物!香港人也有不少摸不著頭腦之處。
 
巨型郵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