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故宮育愛國不成,但 ……                                                   2016 12                    立場新聞

 
 
 
報章讀到要在 (我搞不清究竟是誰要在) 西九建一座故宮文化博物館,又一次當是「中央送給香港的大禮」,我個人反應是:嘩!有冇搞錯!不就等於法國政府忽然在馬賽興建凡爾賽宮博物館一樣,是何等怪誕?
 
Versailles
 
故宮有甚麼稀世奇珍?皇冠?后冠?宫中家居用品,像杯碟、茶壺、字畫、時鐘和類似的 bric-a-brac?我不否定它們必然有一定的歷史及美學價值,但值得在千里迢迢搞一間博物館專門來收藏展覧它們嗎?每年數以千萬計遊客參觀紫禁城,或凡爾賽宮也一樣,主要是看整個建築群,那規模,那氣派,宮殿才是主菜,宮中室內的小擺設就正如主菜碟上放在一旁的幾款伴菜吧,天天轉換大概也無人在意,但一旦不上主菜,這些on the side 的菜蔬已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記得年少輕狂時流浪到倫敦,去了各大博物館朝聖,卻偏偏不入 Victoria and Albert,我寫名信片給友人大言不慚說就是不屑看 "historical pots and pans",如今回想起來當時未免氣盛,可能因此錯過了欣賞好些精品,但亦不全無道理。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一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作用何在?相信吸引遊客絕非其中考慮,不外是要替港人打愛國針,增強對祖國的歸屬感吧,而有關人士又可以憑單去邀功,但老老實實,真的 work 嗎?試想會有幾多人有興趣專程去這間博物館欣賞它的收藏?當然我可以想像教育局必然發出指令規定每間學校輪流動員全體師生參觀,然而參觀了又如何?見到館內帝王統治下封建社會的遺物就會大受到感動激發起愛國心?我實地去到紫禁城時,打動到我不外是驚嘆其 scale 之大而已,何來歸屬感可言?
 
 
激發愛國心可能會是出於政府為人民福祉的施政,還有被國民情操所感染。改革開放不久,20+的我一次返國內長途旅行,有機會在北京大學宿舍和一批大學生談天說地到深夜,就被他們的滿腔熱情,對文革劫後重生的國家未來的憧憬,立志建設一個美好新中國的信念所深深感動,覺得自己也應該在這條路盡一分力,這就是愛國心,現時像來港購物的內地人士,網上不可理喻的憤民,又怎能靠這些人辦去打動到香港人的愛國心?
 
聽聞先斬後奏到連設計已委托了嚴迅奇,無論展覽些甚麼都好,或許陰差陽錯會替香港帶來一座引以為傲的地標吧。幾年前,有機會和嚴迅奇傾談了一陣,我抱怨除了商業大廈,香港真的欠缺具代表性的地標,當時大家都歸究於香港一向商業掛帥,政府也沒有遠見興建大型國際级設施,其後嚴迅奇設計了位於金鐘的政府總部,是十分 impressive,可惜仍屬商業大廈的格局,仍欠一種 grandeur 氣魄,今次應該可以讓他大顯身手泡製出不讓廣東省美術館專美的作品了吧。
 
廣東省博物館
 
但特別是地標式的建築物,必然要有周遭環境配合才能充份顯出其魅力,像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美則美矣,先不提它的保養,其附近環境之粗糙,它入口大門面對著一排排小賣店,已經把它本身的氣質破壞無遺。相反,同是貝聿銘操刀在京都附近的美秀美術館及在中東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前者進口要先穿過一個山洞,馬上已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而後者則特意選建在市內一個半島的尖端,自成一國,要步行一條長廊才能抵達,亦確實要如此才能保持到建築風格的纯度不受污染。而香港本來已寸金尺土,將來它的隣居又是什麽模樣?很大可能會有地產商以其樓盤毗近故宮博物館作為銷售賣點的。
 
Museum of Islamic Art
 
怎都好,如果花三十五億一廂情願期望以這樣一座東西去培植香港人的愛國心,馬會這筆錢 (其實馬會的錢不全都是來自港人?) 肯定白花撒入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