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肝者                                                                                 2017                             立場新聞
 
 
 
 
在報章讀到那位姓鄭的姑娘將自己三份之二的肝臟捐贈給一位素未謀面但性命危在旦夕的鄭女士,明知除了鼓掌稱頌,更應該被她的勇氣、大愛及無私救人精神深深感動,怎現時内心竟湧現一種很 creepy、怪異、不安的感覺?確是很難接受自己會有如此「不恰當」的情緒,但我又没法騙自己否認它存在。可能以前讀過石黑一雄的dystopia 小說《Never Let Me Go》,裡面講述一個飼養大量複製人用作器官採摘(已不是捐贈了)用途的平行宇宙,内容實在太傷痛吧,現時就算死亡風險幾近零,而肝臟亦可以重新生長,但復原的過程真的未必如想當然般易。去年我做過手術切除了體內部分器官/組織,平安出院後差不多要 full time 投入去努力復原、適應身體改造後的變化,整個人的感覺無論在生理和心理上已和從前不一樣,真的希望科技和醫術能一日千里突飛猛進,在可見將來讓器官捐贈就像捐血般簡單輕而易舉。
 
 
這幾天《蘋果日報》副刋作者高慧然連續多天寫有關器官捐贈的爭議,難得她無懼可能遭公眾唾罵她冷血,列舉出是次善舉所引伸種種涉及倫理道德上的灰色地帶,我不打算在此再逐一重複了,最令我不安是有關當局為甚麼公開了捐贈者的身份?還作訪問並大事宣揚她的愛心,不應該是屬於當事人的私隱嗎?可惜今次活肝移植失敗,假若成功了,康復後捐贈者和受惠者是不是還要依照劇本在傳媒前來個喜相逢,拍張相大合照?
 
另外我又想到如果有善心人願意將身體器官捐贈給不認識的病人,根據現時的條例,他/她是否有權自行選擇捐贈給誰?如果他/她的選擇並非捐給最有急切性那位,而是另一個其遭遇可能更能夠打動到他/她,這樣做是否妥當兼公平公正?希望今次的個案,受惠者正好就是需要接受器官捐贈病人名單中排列首位,要不然原本排首位那位病者又會有甚麼感受呢?
 
 
我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講英國那邊假若有親屬欲捐贈器官但不幸與受惠者不吻合,醫療系統會嘗試作配對,例如配到 A 家屬的器官適合 B,而 B 家屬的器官又適合 A,有關當局便會啟動器官交換移植機制,即使兩個病人身處不同城市,照樣可以安排雙方家屬同日同時進行切除,然後交叉速遞到對方手術室作移植,不過在片中所見,手術當天其中一個捐贈者忽然發燒感冒,不適宜作器官切除,手術被逼取消要重新再排期,遲些又會有什麽變數?病人能等嗎?所以說世事真的很難盡如人意!
 
 
當然假如我是一個輪候器官移植的病人,我肯定不會寫這些內容,到時大概只剩下識得天天求神拜佛望有善心人選中捐給我,還管它甚麼原則!不要說此般生死關頭了,就算在一般情况,相信大部份人包括我基本上還是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