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寫 Joyce Boutique                                                         201611                 號 

 

 

 
十月份 Joyce Boutique 慶祝中環新世界大廈總店全新裝修,舉行酒會、展覽、晚宴等多項活動,邀請了 Dries Van NotenHaider AckermannPhillip LimRick Owens 等它們代理的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特意來港參與盛會加強聲勢,先前更盛傳可能還有更大驚喜:或許能請到 Joyce Ma 出山,當然「出山」有很多定義,可以是重新坐鎮當年她一手建立的 Joyce 王國,或是以 guest curator 身分,或作為一個 symbol,甚至只不過是出席今次的慶典,給機會傳媒立此存照 ...... 但謠傳歸謠傳,正如她胞妹兼似 self-styled 是她發言人郭志怡所說,她退休後生活得優哉悠哉,還有什麼誘因可以令她「復出」呢?不過在晚宴未入座時郭志怡匆匆給我看儲在她手機裏的照片,Joyce Ma 確有出席宴請幾位今次來港設計師的私人聚會;她始終還沒忘她欣賞的「Artists」。
 
Joyce Ma 出席了在 Sevva 為眾設計師舉行的私人派對
 
很多人都嘆息近年 Joyce Boutique 已不比從前,或許根本是香港的社會結構起了變化,Joyce 變臉乃大勢所趨。一個熱愛時裝的朋友說,Joyce 從前是她的神殿,雖不至於要齋戒沐浴,但每次入 Joyce 都做足準備功夫,執到至潮至正,除了不想失禮人,亦有著要配合這間時裝名店的優雅環境和它時尚氣氛的心意,是主客互相的尊重,但如今 Joyce 那種 exclusive 的感覺,即使其實一直都可能只是假象,也逐漸退色了,特別在海港城,一個又一個喼係咁轆入去,管它豪購不豪購,視覺上早已污染,亦不免有吾不欲觀之的慨歎。
 
                    時裝展覧名為"The Golden Needle"
 
我年輕時也算是 Joyce 的細客仔吧,掹車邊給予我機緣見證它的輝煌時期,以及它如何改寫並開創了本地高級消費模式的軟硬件,從半島酒店地庫小小舖位,發展到高峰期進駐整間以前瑞興百貨公司(即現時尖沙咀彩星中心),每層出售不同的品牌,把名牌店帶到去百貨公司的規模,甚至有擴展成生活概念店的野心。地庫經營 Joyce Living,頂樓是當時新開發的 Joyce Cafe,將輕食提升到一個 sophisticated 的層面,可以說是現時中環地標 Sevva 的雛形,或是一個綵排,一次實驗。現時 Sevva signature 蛋糕 crunch cake 當年在 Joyce Cafe 已熱賣,Bonnae Gokson 引以為傲的上海式素雲吞,用多種不常見的蔬菜混合的沙律(記得以前笑稱食草)也早在 Joyce Cafe 的餐牌上。
 
                      曾進駐尖沙咀彌敦道瑞興百貨公司 (現址為彩星中心)
 
說起來香港第一間 designer 專門店 Giorgio Armani 正是 Joyce Ma 看準市場為他開的,跟著日本品牌盛行時有 Issey Miyake、、比利時風冒起時有 Dries Van Noten、還有簡約的 Jil Sander …... Joyce Boutique 在香港掀起了專門店之風,Joyce  確是有過很多很多的第一次。
 
後來 Joyce 上市,後來又被連卡佛收購,很多品牌變成了兩店共用,Joyce 的定位亦顯得有點尷尬,漸漸名牌中的「名門正派」都去了連卡佛那邊,Joyce 近年似乎專攻「冷門」、「另類」、「前衛」品味、幾次特意重入 Joyce,看到的盡是形狀 cutting 古怪的潮服,根本不是我的世界,或許我早已超齡,根本早已無得留低,黯然離場的是我自己吧。
 
以前 Joyce Boutique 最成功最驕人的是它的 mix,把前衛的、出位的和較保守的、basic 的共冶一爐,最重要是無論什麼風格都經過 Joyce Ma 本人篩選,有她的潮流觸角和無懈可擊的品味把關,減低了她的支持者「買錯嘢」的機會。近年消費力無疑是以倍數增長,稍有名氣的品牌都急不及待開專門店,很多品牌每季的整個 collection 都差不多可以買到,但每個 collection 內裏個別 item 的水準總有參差,選擇看似是多了很多,不過消費者「失手」的風險亦因此而增加,原來真的很多時候 less 才是 more。或許近年鮮有見到衣著特別出眾,叫人眼前一亮的麗人,也非無因。
 
Joyce Cafe
 
品牌說到底不外只是一個平台,配搭才是見微知著,少了Joyce Ma,確是我城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