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ffle 的附加價值 —— 孫念述 (黃源順)         1994 12          號 外
 
 
 
男裝款式萬變不離其宗,所以穿衣要講歷史透過其他渠道為身上衣服拉票,越多附加價值越好。
 
男人對穿衣的要求,多為實際需要,很少為趕時髦。一來客觀條件限制,男裝之變化始終予人萬變不離其宗之感覺,不像女裝般五彩繽紛,光看便已令人興奮莫名。二來男人穿衣多著重整體效果,品味之指標多從其在配搭上的功力,不像女裝般很容易便有一樣 item 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令人感應到妳的潮流觸覺;男人卻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很多時更要扯爛塊臉不畏嘲笑地加進幾分姣功才能得逞,負上追得上潮流之美名。
 
所以男人穿衣要講歷史,女人穿衣則可以講潮流興啲,興完罷就,正好又可換季,對正女人貪靚鍾意買衫的大口胃。貪新忘舊是女人穿得出色的不二法門;貪舊忘新是男人穿得好看有品味有內涵的安全秘訣。因為舊的東西總是好的,經典呀嘛!!
 
閱讀 duffle coat 的歷史,便絕對是一次有趣的經驗。
 
 
duffle  一詞源自比利時一小鎮名 duffel,早在十八世紀便有人稱 duffle 為一種粗織的羊毛衣。輾轉相傳至本世紀初被英國皇家海軍徵用時便是現今 duffle coat 的模樣。
 
這件有帽的未及膝中褸原為漁夫而設的防風羊毛大褸,其嘜頭 toggle button,一條條像放大了的米粒木鈕,靈感是從漁船上之魚網浮動用之木條而來。其他如膊頭加厚的 storm patch 、可調校闊窄之袖口及前面兩個大袋等都是為增加保暖功能而設。
 
二次世界大戰由於盟軍元帥蒙哥馬里經常喜歡穿 duffle 亮相,加上其彪炳戰績,於是有人便以 Monty Coat 來形容 duffle,可謂其花名。但 duffle 真正得到解放普及起來,還要待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H & M 的 Duffle 褸
 
那時戰後法國由於經濟衰退,人們在衣服方面的索求亦很難滿足。幸好美軍在撤回美國之前決定把大量軍用剩餘物資留在法國。其中以衣服佔多數,於是乎戰後的法國便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衣服革命,美式軍用衣服因為負擔得起而成為他們的寵兒,不折不扣的「美國化」過程正式展開。男人尤其受惠。
 
所以我們今天能夠有再流行的軍佬 look 實在要拜軍用剩餘物資的再循環所賜。至於 duffle 則迅速成為當時巴黎新時髦,連 Jean Cocteau 都有一件改良版本!
 
                                          Jean Cocteau (1889-1963)
發展至今天的 duffle 是出奇地沒有太多的變奏,最多只是顏色選擇豐富了,但仍以淨色為原則。胸前木鈕則必定以四粒為準,不多不少。
 
我曾經以為 duffle 是女裝褸,一來是那較為 fancy 的木鈕作崇,二來是其末及膝的設計,因為印象中男裝大褸總是長長的伸展至腳眼。今天我當然不會介意穿上一件 duffle ,而且還知道其背後歷史,因為我可以告訴朋友,當年連 Jean Cocteau 都著!此所謂男人穿衣講歷史,因為款式之千篇一律,好聽啲係經典,唔好聽就係 boring,我們便要透過其他渠道去為身上的衣服拉票攞分,越多附加價值越好。
 
未知今次我寫過之後又有冇為 duffle 再添附加價值?!
 
                                                                               Dior Homme 的 Duffle 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