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埠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昨天有一點公事要上會議中心,事情辦妥時已差不多是放工時間,那邊和我接頭的 YY 張乘機請我去 happy hour
 
Good idea,但最好唔好去咁遠。」我應承得很爽快。
 
於是我們就行過隔離的 Dickens Bar,我記得《號外》第一期已經介紹過這所酒吧,我以前也曾來過一兩次,頗欣賞他的英國風味,想不到只隔了一年多,現時的生意會那麼好。
 
我們從工作上的瑣事一直談到大家的日常生活,YY 說他下個月會跟團去日本韓國旅遊。
 
「是和幾個朋友一起去的。」YY  補充說。
 
去韓國,一定是玩女人,我聽人說過那邊的女人好便宜,不過我很奇怪 SimonAndy 他們怎麼從來不去,也許他們的品味夠高吧。
 
當然我是不會和 YY 談這些男人事的,所以我只隨便和他談談日本,問他行程會去哪幾處地方。就在這個時候,我無意中發現離開我們四五桌坐著的女人有點像 Mimi 的朋友 May,她一個人在 Dickens Bar 幹什麼?May 在一間規模甚大的 buying office 當行政人員,我和她只通過 Mimi 見過幾次,加上吧內燈光陰暗,我不敢肯定那個女人就是她,所以沒有行過去打招呼,繼續和 YY 談日本,建議他在大阪時,一定要去奈良遊覽。
 
                                在怡東酒店地庫的 Dickens Bar,至今 (2013) 依然營業
 
大概 May 沒有留意到我了,要不然她結賬時一定會從另一個方向離開,避免大家見面時的尷尬,但現在她竟然向著我們這邊行來,變成大家面對面,無法不打個招呼。
 
一時間,我找不到什麼話題,就隨便問她是不是經常來這兒。
 
「間中喇,你不是不知道司徒拔道在放工時間好塞車,所以很多時候我寧願遲些回家,跑來這裡喝杯 cocktailjust to beat the traffic。最近你有沒有見過 Mimi? 她工廠忙到死,我們想找她一起去馬來西亞她也沒有時間,現在只有我和 office 一個女仔去,玩幾天。」
 
我真不明白她們去馬來西亞幹什麼,老實說,除了日本,我對東南亞所有國家都不感興趣。我覺得這些亞洲落後地區,只能憑它們的原始和簡陋去吸引歐美遊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優越感;至於我,我總覺得歐洲和北美洲適合自己多些;我是喜歡比較有文化的生活方式,例如在巴黎鐵塔上面的餐廳進晚餐、在聖馬可廣場飲 espresso、在 Greenwich village 的小法國食店吃 crêpe,或者在三藩市漁夫碼頭食龍蝦  …… 只有這樣的遊埠才能吸引到我。
 
 
大概很多讀者又罵我資本主義,其實我怎算?記得前幾年遊法國的時候,連晚裝也沒有帶,只穿條舊 Fiorucci 牛仔褲,就和一個在巴黎唸工商管理的中學死黨 Peggy 從巴黎浪跡到馬賽,沿途都是截順風車,過了幾個星期畢生難忘的刻苦日子。再講,紐約的有錢仔女,他們在巴黎早已不是遊埠,純粹為了 shopping 而已,因為歐洲他們已經去到唔去,像我 client 的兩個女兒,她們的遊埠是去非洲打獵,或者去印度西南岸的海灘游泳,相信這些地方在你我的旅行 agenda 上一定排名甚低吧。
 
 
遊埠除了要去適當的地方之外,更需要有適當的夥伴,我們女孩子不能學男仔自己周圍去,很多時候單是找遊伴已經費煞思量。上個月 Martha 去夏威夷就因為和不適合的人選同行,以致弄到整個旅程都玩得不開心。她一回港就向我訴苦,原來那幾個和她一起去威夷的朋友是典型的「香港遊客」,他們在威基基海灘下榻後,其中一個男孩子馬上提議去找間中國餐館填肚子,一提到吃東西,這群人個個都興高采烈,隨即出酒店截的士,叫司機帶路,可憐 Martha 人微言輕,只得讓他們擺佈。
 
                                                                                                                夏威夷的 Waikiki Beach
 
這還不算,到了那家中國餐館之後,他們其中一個女孩子還問那個華籍侍應會不會講中文。
 
We're from Hong Kongyou know。」
 
跟著又打聽那個廚師是不是從香港來的,女侍應說是,並叫他們寫中文點菜。
 
Ask the cook to come outTell him we're from Hong Kong。」那個「八卦」女團友一心想廚師特別替他們弄一道正宗廣東菜。
 
那位廚師當然沒有出來,不過他煮的菜式似乎甚合 Martha 朋友的心意,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活像十年未食過中國菜一樣,還約定明天又來吃過。
 
可憐的 Martha,被迫和這類人行在一起。其實我本人也曾見過不少這種遊客,覺得他們到外地最大的樂趣是找尋「正宗」的中國餐館,他們好像少吃一日中國菜就活不了似的。我以前見過幾個更怪,他們行街時如果見到店舖裡面有東方籍面孔,就立即行入去和他們搭訕,有時甚至和那些老華僑談上一個半個小時!我真不明白他們究竟抱著什麼心理。
 
 
每年一到夏天,朋友們便相繼度假去了,社交生活在這幾個月比起平時就顯得平淡,可惜今年我公司太忙,拿不到假期,不然的話,我也會趁熱鬧離開香港一陣子。
 
我不認為旅遊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外地增廣見識那麼片面,遊埠對我來說是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絕對需要;經年累月擠在這個小島,不發神經才怪,香港現時有那麼多罪案發生,都是因為市民不出外遊覽,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拿我自己來說,很多時候我會怨恨 Andy,但無論我的心情有多壞,每次遊埠回來,我對 Andy 的抱怨,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重新珍惜他的優點。所以我認為,每一個人每年起碼也要出外遊歷一次,即使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