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Lunar new year greetings!
Gentle reminder: according to Google search in 1841 the population of hk Island was 6000/7450, when the British raised their flag at Possession Point (now Sheung Wan area). These 6000/7450 persons mostly were "dan ga" fishermen & Hakka villagers. HK population some years back supposedly reached 7450000, now it is predicted it
看完uncle的传记,很感动,尤其是回归祖国的一腔热血。
此外,你们一家人的紧靠,爱,都是感受到的。
回覆
回覆
回覆
回覆
《故園風雪后》
看您公佈的採訪,鄧小宙先生是在結束再另外一段關係后,寫的書。
之所以選擇寫那個時期,最初的動機,是想記錄初戀,還是想記錄難忘的那段大學歲月呢?
當文章開始吸引注意時,難免有一些疑問。
Hi Peter
Like to read more about your 私人感覺~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views with us.
Happy new year~
Best Regards
PC
回覆
1972 年... 我還是一個初生嬰兒,小宙跟韓女談戀愛。1972年,唔知... 小宇有無秘密地寫了自己並寫成一本書,紀錄自己感情世界呢... 唔知小宙知唔知哥哥的心事呢... :)
回覆
機緣巧合下在Danny 死後近30年成為他的fans之一 ,也在機緣巧合下發現這個網站。 在97 後出生, 印象中的香港與decent 沾不上邊,成長期間大多數消費歐美/日韓甚至台灣的文化。 令我驚喜的是原來香港曾經存在過咁靚、咁sophisticated 的人/事/ 地方。
香港的家正在聖提摩太小學附近, 讀書時在九龍城/ 九龍塘一帶有不少回憶,所以吃羅宋餐的日子的某些文章讀起來特別有親切感。 目前已經有好一段日子沒有回港,心中也清楚隨時間過去香港只是少年時期成長的地方,這裡內容somehow 滿足了我的nostalgia。 雖然遠去的一切只會更加遙遠, 但好野不分年代。I’m so grateful there’s such a space that 保存過去一麟半爪。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