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我最怕就是碰到一些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的朋友時﹐對方總是喜歡問我:「你還有沒有寫作﹖」
 
這些年來﹐雖然不是每期都例必交稿﹐甚至當中會有一段日子停了沒寫﹐其實我的文章至今一直都斷斷續續刊登在《號外》雜誌。但似乎朋友中沒有什麼人知道我仍在寫文的事實﹐也即是說﹐他們原來都沒有讀過我多年以來所寫的文章。或許我那一輩的朋友早已過了看《號外》的年齡了。那麼現時它那羣「目標讀者」呢﹖他們翻看《號外》時可有讀我發表的文章﹖
 
我真的不知道。
 
除了幾年前《明報》副刊轉載過我寫的〈碎鑽鑲成的皇冠〉之外﹐我從來都沒有收到任何的反應或回響。
 
那種感覺是挺寂寞的。
 
特別是在博客盛行的今日﹐看到網上的熱鬧景象﹐看到某些莫名其妙的博客的熱爆指數﹐更令我倍感孤清。
 
所以當三聯書店邀請我結集出書時﹐我是很雀躍。雖然我很清楚我的文章始終是小眾趣味﹐理應不會打入什麼暢銷書榜﹐即使如此﹐起碼每賣出一本書﹐我就知道會有著一個至少會去閱讀其中一部份文字的讀者﹐依然叫我開心不已。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博益出版社曾替我出版兩本文集──《偏見與傲慢》及《女人就是女人》﹐今次這本書是輯錄了那兩本書之後至今﹐我發表過的文章精選。另外我又添寫了不少補充及說明﹐當中有些舊文我更重新作了些修訂﹐所以如大家發覺有些內容和文章日期有出入﹐不要驚訝﹐我不是未卜先知。
 
要感謝很多朋友﹐在我「放風」說要出書開始已一直給我支持和鼓勵﹐特別是梁卓恩彭嘉碧夫婦﹐我曾把初稿以電郵傳給他們指正﹐想不到竟馬上收到他們各自的批註﹐並義務替我作校對。現住在紐約的平面設計師 Wing Chan 也是第一時間給我很多在美術及設計方面的意見及提點。住在三藩市的中學時期好友 Ruby Liang 又翻出她珍藏的絕版黑膠唱片﹐把其中一些封套拍下來給我做插圖﹐以及眾好友發來對這書的慷慨讚賞﹐推薦詞﹐令我再一次感受到欠違了的 comradeship
 
還有陳冠中從北京傳來的〈讀後記〉。有好友比我更明白自己﹐我還可以再說些什麼?
 
更令我難以置信的﹐是陸離除了主動幫我仔細校對之外﹐竟然肯為我這本書破例再次執筆﹗我實在感到受寵若驚。陸離這個名字對很多讀者來說可能是全然陌生﹐但在本地的文化界﹐她確是有她極獨特的位置。相信我﹐有一部份讀者買這本書﹐不是想看我寫的那五十幾篇文章﹐而是為了保存陸離那篇前言﹐作為留念﹗
 
和陸離很不同﹐年輕時的也斯沒有把自己局限在當時可以說是「名門正派」的〈中國學生周報〉。他似乎更愛打游擊﹐文章很多時都投去一些較「另類」﹐甚至較「激進」、「憤怒」的年青人刊物﹐也許多少反映到當年他性格反叛的一面。
 
雖然我一直都很欣賞也斯的影評﹐但我們其實說不上認識﹐所以今次確是很難得他在百忙中仍抽時間認真把我這本書看完﹐以及在截稿前衝線傳來他的心意。讀到他情深地點滴我們共同或各自的成長心路歷程﹐以及我們的「根」﹐我是無限的感動和感激。
 
最後一定要多謝本書的編輯陳靜雯﹐居然不擺我上神枱﹐一直和我緊密溝通﹐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給我參考﹐以及負責設計的黃沛盈所花的心思。除了文字﹐我個人很注重視覺效果﹐希望本書在這方面的成績也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驚喜。
 
當然更要衷心感謝策劃編輯李安﹐沒有她的全情支持﹐你們現時也不可能拿住這本書﹐讀到這篇序了。
 
寫到這裏﹐我真的感到自己還是很幸福的。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