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文化三十年 —— 胡冠文 (丘世文)           1982 12          號 外
 
 
 
性、愛和婚姻這三件終身大事,三十年在觀念上變化急劇的程度可以說是無以復加,史無前例的:從前代代之間抱著不同的觀念已令人傷透腦筋,互為訕笑諷刺;如令,我們這一代卻是親身經驗了種種的變化,從一種信念起而身陷於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尚止;我們就是以一代之約,要擁抱從前代代所代表的種種矛盾。
 
重看事情的變化和發展你不可能相信自己才三十多歲,記憶力強者準要判自己若多人。
 
從前你不可能想銅幣的任何一方面而不同時聯想其他的兩面,(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there are 3 sidesinstead of 2in a coinpeople tend to ignore its thickness and that there is always a possibility that a tossing coin mayhowever rarelycome to stand on its edge!)性、愛和婚姻三位一體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今時今日,恐怕要算你能夠做到這點,你也未必膽敢公諸於世——無可能的事總似好得難以置信;性、愛和婚姻是截然三件事情,似乎已為勢所迫成為理所當然的事實。
 
 
而這三者,歷來的觀念又是起了多大的變化。
 
早三十年,性是私隱的事,無需要公然談論,後來被迫談論了總算也就賺取到人生大事,為調節身心、傳宗接代堂煌冠冕的地位。然而在公然談論的追求誠實態度下,現實一再迫使我們承認:性也許就是為發洩、為玩樂、為與愛情和婚姻毫不相干的事情。If you enjoy it, everything is permitted似乎是新約定俗成的性觀念。
 
愛的情況來得更大混亂:從神聖和理想簡簡單單開始,短短幾十年間愛情觀念發展成為無話可說的地步來。商業電影告訴我們愛是無需說對不起;心理分析硬指我們實在是戀母、戀物、甚至只在自戀;而其中又殺出了異性愛、同性愛和雙性愛的支節問題來。而似乎,急於找尋愛情的現代早已忘記了愛原不是能外求而在於能施予與接受的;今天,無怪敏感的人聽到愛情這字詞再也不能聯想起些甚麼。
 
婚姻從制度和身份象徵流變成可有可無的儀式或一種迫於無奈的生活方式,實在是現代城市社會裏最重要的特徵發展:如果傳統養兒待老和聖教會得多生兒女,享受高年已來得不切實際,那麼婚姻還有甚麼意義?
 
                                      還多了 Yoga!
 
因此可以說:性、愛和婚姻的解體成為普及現象,是近三十年發展的趨向,新近成為理所當然的道德意識形態。獨身文化爭取到正統的地位,無論一般人喜歡與否,早已成為無可抗拒的潮流,不容抵賴的事實。獨身生活是正常、是樂趣、是自由、是成功、是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生活姿態,最適應現代城市生活不過的處世策略。
 
獨身文化的興起在本地並不是與甚麼傳統的勢力抗衡,而是一種隨時代和環境許可的自然趨勢。因此,星島晚報漫畫版裏林重傑式的四人專題三十年如一日至今仍然可以過年過節描繪王老五的悲歌窘態,引起不少人的共鳴:比如補破襪子、洗爛底衫,北風起擁暖水袋,或者舊曆年晚見人買煎堆蠢蠢欲動等。但對於大部份本地生長有能有為的青年一輩們,那早已是莫名其妙的感慨;他們看不出為甚麼襪子和底衫要補綴——就算名牌的亦然,為甚麼北風起要忍受別人騷擾清靜溫暖的睡眠、或者為甚麼歲晚還要喫炸煎堆那麼肥膩熱氣的東西。
 
 
與從前截然不同的:獨身不再是人生路不熟、缺乏經濟能力、先天生理缺憾,或者是我尋不到理想配偶這類事情所致。剛剛相反,獨身是土生的一群,經濟豐裕事業有成、心身從任何角度看來也普通正常,接觸異性機會多不可再的人蓄意的選擇。正如從前窗前苦讀的學生恨不得快一點長大成人投身社會求取功名,而今時今日作為學生竟成為養尊處優的特權階級,不少人嚮往能重返學生時期的幸福那樣,獨身就成為我們理想的人生境界——有盡一切,或者說可以有盡一切婚姻所能給予的,減去了婚姻所要付出的--因此無分男女都把婚姻這儀式和制度一再拖延,或竟避而遠之。
 
 
更重要的是獨身並不是種甚麼戰鬥性和反叛性的主義,硬要與傳統的甚麼惡勢力對抗。以其說獨身基於甚麼信念,倒不如說獨身是種無可無不可的生活態度——隱伏其間的意識是不斷的嘗試,一種無限可能性的永遠延展:兩全其美,畢竟是有可能的。
 
越來越多人相信,只有保持獨身才可以保存自我,越來越多人相信只有這樣才可以尋回性和愛的真正意義。獨身如果有甚麼值得嘉許的方面,也許在於不少人以此為忠於現實的生活表現:如果一切人為的制度不可能再有意義,至少人還可以反求之己,自由選擇而重新給予事情富現代脾性的意義。從前正統的文化鼓吹婚姻家庭觀念的正常很可能就是種統治的陰謀,使人們礙於私心、有所羈絆、易於製肘:鰥寡孤獨者必遭歧視、不獲委以重任,莫能享有所謂天倫溫暖和快樂。現代城市社會似乎反証了這其中的愚昧,趨向於理性誠實——獨身很可能是新貴族的生活姿態,對現代社會信心上的孤注一擲投資:讓下焉者負責生育,獨身者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等了這麼多年,香港才發展到容許獨身文化生長的客觀條件:自助洗衣場、餐室、小單位樓宇、管理員制度、醫院、退休金、僱傭式聘任、菲籍鐘點女傭、超級市場、即食即用商品——一切一切傳統家庭所可能給予的。
 
現在就萬事俱備,只欠兩情相願獨身式的愛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