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的誕生 - 佳視 (2) —— 丘世文           1978 7 月        號 外
 
 
 
 
 
……接上文
 
我發覺中層僱員也極之投入。「佳視劇場」故事兼編劇陳韻文曾撰文說:「佳視有我在」。這個「我」是指所有職員。高級資料搜集員莫兆光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另一高級資料搜集員梁淑華(與梁淑怡無血綠關係)說:「三月返工,五點鐘冇人,依家廿四小時都有人。」
 
                                               陳韻文
 
施南生有次對我說:「高級職員搏命唔出奇,但九百元人工的助導,打燈工人......他們又怎樣解釋? but they are doing it,」施說。梁淑怡就說:「我地依家是一個 team , we are all in it together。」這亦是我近來最氣餒的採訪經驗。我問佳視職員:「點解人人都博命做嘢?」答:「因為其他人都係咁。」問:「點解其他人都係咁?」答:「因為人人都搏命做嘢。」你看,我一步也插不進。「佳視」每一個人都好像公關;抑或他們真是信自己所說的話?
 
                                      盧國沾
 
後來我在盧國沾的房得到一點啟示。我一直覺得盧尖有趣;他喜歡擺出很 cool 、很鎮定的樣子,每天抽七十支萬寶路,書枱上放著一個寫著「think」的書押。果然沒有令我失望,他說:「佳視有部份人是理想主義者,包括好多上層的人。」他說:梁淑怡其實很有人情味,很關心細緻的事,是「好有母性的人」。「我個人相當佩服梁淑怡,」他說。
 
                                梁淑怡
 
在「佳視」裡,大家無權術可言,不同在「港視」。他說,只要肯定了一個新人可以擔重任,一定會給予機會。他說,推廣部有一個叫高炳洋的年輕人,是舊佳視僱員,但一直沒有人知道他有頭腦;改了管理後,他才有機會發展,現在負責拍宣傳片;另一個例子是唐基明,舊佳視只叫他在推廣部,新管理讓他當編導。
 
                                                            唐基明
 
徐聖祺是另一個獲得重用的舊佳視人,梁淑怡接管佳視後,徐由表現不錯的推廣部突然調了去營業部。「梁淑怡打電話叫我去 Hilton Coffee Shop,」他說,「見到我第一句問:『你係咪好驚?』跟住佢向我解釋,promotion sales 一樣重要,但是大前題是 sales。」徐說:跟著兩人開始討論對舊佳視業務及廣告方面可以改善的地方,而很多意見大家都一致。徐聖祺考慮了一晚,並走去問盧國沾的意見,盧說:「梁淑怡叫得你過去,唔會錯嘰。」最近徐對我說:「so fartouch wood,未撞過板。」
 
                                    黃 森
 
黃森再向我解釋說,「佳視」的人部份在「港視」已合作過,或在其他地方有表現,大家過來參加佳視,都有個理想,「大家有共同目的,不過大家講出來。」他說:既然人人都要攪好佳視,「自己唔加埋一份好似唔夠癮。」石少嗚說,「佳視」工作人員大家「同步」的時間比預測快了。
 
 
 
 
                                           石少鳴
 
倒不是一定表示僱員對佳視有歸屬感。一名熟悉廣播道情況的人說,現在「佳視」的氣氛又不過好像「港視」初開台時一樣。另一名「佳視」幕後工作人員說他們搏命加班有許多原因,其中個人的野心是主要的激勵力量;「我出世到依家都未有過歸屬感,」他說。對「佳視」的制度及氣氛最懷犬儒態度的是創作組的成員,其中包括部份香港年輕一代最優秀的寫稿人。事實上,「佳視」高層亦沒有認真地說明他們的理想是什麼。盧國沾說他自己對「佳視」的期望,是建立一個一級治一級的直線管理架構,這就與黃森的理想不同:黃森希望像瑞典「富豪」汽車廠的制度一樣,每個人有機會做不同的事務,現在「佳視」為了趕工,命令及請示經常越級,長久下去,必然產生一群不滿的中層管理人員。
 
                                      劉天賜
 
另一名相言制度多於相信人的是創作組負責人劉天賜。「佳視」的創作組被視為電視界最有實力的,甚至「佳視」內部的人也這樣相信,石少嗚及黃森都曾向我讚他們創作組。但劉天賜則認為「佳視」的思想生產者並不一定比其他台出色。「編劇冇天才,我又唔信有靈感,」他說。劉說,他的「信念」是努力工作及正確的編寫方法,一定收效。「我重 team work 不重人,人走咗都唔緊要,」他說。「識寫字都可以做編劇。」這句話是劉心愛的笑話,但「佳視」的編劇方法卻使你懷疑這句話是認真的。譬如編趣劇,每組三名編劇,編劇A寫好一句笑話,就開會由其他兩位編劇、監製及編導過目,然後回家改寫,再拿同來,創作組內部「圍讀」,五人分扮演笑裏的角色,當場互相說對白做動作,然後再交由編劇 A 作第三次重寫。妥當後,拿去給監製及編導潤色,才派到藝員手中,藝員圍讀,編劇A仍要在場,以便後來的笑話更能配合演出。至此,才正式開拍。劉天賜稱這種編劇方式為「辯證法編劇」。他說,大家意見相左,才會有「火花」,一正一反,滙合於第三階段時,必然勝過正或反。他說:「要做到兩個人(製作及創作)是一個人,」陳韻文說:「我好崇拜劉天賜的組織能力。」劉說這個方法是他編「雙星報喜」時學來的,另一個相信這套方法的是「港視」鄧偉雄 —— 劉當年的拍檔。不過,劉說,要到「佳視」後才能把這方法發揮得「淋離盡緻。」他說:創作組,有如美術部及工程部,是要為製作部服務。「我同 Kitty 都同意這點。」
 
                        葉潔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