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 anybody but 雷思蘭?看香港話劇團的〈原則〉                         202010月      立場新聞

 
 
看完香港話劇團獲好評重演的〈原則〉,歸家車途中與兩個一起去看的朋友交換觀後感,其中一位惋惜今次可能不會加一些専為學校師生演的特別場了,她大概是覺得此劇內容佷值得當今教育界思考。
 
 
我也同意,它是有「發人深省」的主題,但之外呢?知道它幾乎是好評如潮,各人感受不同,在我看來這個2020版本尚算紥實之作,僅此而已。對此劇一無所知的讀者,簡單介紹劇情是講一個上任不久的新校長更改了一些校規,副校長持不同意見,學生也覺得新規帶來很多不便,誰是誰非?本來新規要求學生小息時在操場打球要穿運動服和波鞋也不是什麼大事件,但各持己見,互不相讓,導至爭議越鬧越大,校長 (借機?) 調走副校長,後來甚至 (被逼?) 退休,學生舉組織罷課抗衡……
 
 
如果有什麼學校演後座談會,相信得出的結論大概也就是各有道理,應該通過溝通、協商,互諒互讓逹成共識,如果過份偏激,各走極端,於大家都冇好處之類,此劇帶給觀眾的反思大概應該就是這些吧。
 
但這些「發人深省」都是很表面,劇中每一個角色不都很平面,深度欠奉?其實要在兩小時不到的篇幅帶出「深度」確有難度,但除了劇情和對白,演員是不可缺,是要靠演員去發掘劇本的「暗筆」,是有能力build-up、編織深度,帶出多面性,有多層闡釋、more than meet the eyes的感覺,而今次的卡士未免屬lackluster了。
 
特別是全劇的核心人物,演校長的雷思蘭,她是劇團的資深演員,實力絶無疑問,但今次她用一個tone (當然我不是單指聲音),沒有變奏,沒有起伏的演出確實有點味同嚼蠟。如果有足夠時間,例如演奧紐爾的〈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可以有四小時給平淡、Naturalisticapproach慢慢滲出戲味,令觀眾最終完全融入劇作者的世界。
 
演校長的雷思蘭
 
但像〈原則〉這類兩小時不到,主題行先式的劇本,說我cheap也好,最有效果是演員能spice it up,或者邀一個星級演員讓他的氣場照亮全劇,例如葉德嫻,姑勿論她或許演繹得多誇張,又或許她沒有雷思蘭的舞台功力,timing未必掌握到滴水不漏,但有她壓場,肯定令觀眾精神大振,退一步區嘉雯,或搬出羅冠蘭(即使她可能也會演得遠比角色要求誇張),她們肯定帶來更多看「演」的享受。
 
在舞台上的葉德嫻
 
看〈原則〉時我無法不聯想到另一部以中學為背景的話劇〈聖訴〉(Doubt),又是學校一女一男兩個要員的對峙,電影版Meryl Streep演的修女校長,那種神采飛揚,表情每一秒鐘在變化,那種juicy無以倫比、bravura又帶點遊戲式的演繹,絶對是一次大師級完美示範。
 
 
舞台活動開始復甦了,〈原則〉之後看了由高世章玉成,向香港原創音樂劇致敬的〈The Originals〉。高世章是個完美主義者,即使與他音樂範疇無關的一切大小細節,他都一絲不苟,力求盡善盡美,今回自然又是一次是賞心悅目的視聽享受。
 
跟住又到中英劇團的〈科學怪人.重生〉了,演員名單中發覺有伍潔茵,忽然又想到由她演〈原則〉的校長,會否又另一番天地?我似乎寫到這角色好像 anybody but 雷思蘭!其實真的又並非如此,只是指出她不亮眼而已,記得以前看她演一部好像以澳門為背景的話劇,她演一個講鄉下話的老婦就十分生動傳神,今番怎會變得一板一眼?真的覺得這劇本如此載道,神聖不可侵犯,要「嚴肅處理」?。
 
 
 
 

閱讀連接:
- 刊在立場新聞的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