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跨族戀和LGBTQ                                                      20204                     立場新聞

 

看英美劇,除了幾乎例必要LGBTQ元素,也絶少不了跨種族couple(主要是黑白戀),或許這些其實都早已是見怪不怪的常態,只是自己out到唔out,思維仍停在〈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那個時空,而實際上我亦起碼有十多年沒踏足美國,相信異族通婚連在最保守州份都早已遍地開花了。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影視媒體一再煲大此現象必然有商業盤算,又現時例如片片皆gay顯然是顧及追劇及買票上影院的觀眾中同性戀者絕對佔龐大比數,所以fair representation,甚至誇大比例,不止是冠冕堂皇擺出政治正確,而是有票房/收視的考慮,像近期兩套我極鍾愛的美劇〈Mrs. America〉和〈Little Fires Everywhere〉,它們的內容基本上與同性戀無關,但前者那個政治立場超級保守的女主角(Cate Blanchett 一次Juicy演出),她有一個同性戀兒子,到了第三集,她開始發覺個仔有D「唔對路」……而後者兩個女主角當中非裔那個年輕時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同性戀情(今次是黑黑),其後她亦啟發及開導了另一女主角她那個發現自己有「不尋常」性取向的中學女兒,另外此劇又有跨族戀。
 
 
至於全gay劇,2019年底首播的八集半小時喜劇〈Work In Progress〉就十分有水準,趁現時大家仍自律減少外出,值得找來看。
 
女主角(或者應該刪掉那個「女」字)是年屆四十五歲自稱是個「Fat, Queer Dyke」的女同性戀者,有說是演這角色兼監製編劇的Abby McEnany的自傳。此角色如此自我形容已清楚顯示她自我形象很低,極度缺乏安全感,開場時她見她的心理醫生,說她有180粒杏仁,每天扔掉一粒,到最後如果沒有轉機,她就會自殺一了百了,當她滔滔不絕傾訴她的問題時,心理醫生好似全無反應,原來在聆聽病人中途不知何時她忽然倒斃了!是要多高明、有著無比想像力的編劇才會設計出如此絕頂橋段!
 
Work In Progress〉不單是部喜劇,準確來說更似是有笑有哀愁的dramedy,它高明處是將悲與笑揉合平衡得渾然天成,開場不久這個四十五歲的主角Abby邂逅到一個廿二歲,極「英俊」,的 “trans man”(由女性變性成為男性),而且更死心塌地的愛她,照計一個將自己變成男性的人必然會喜歡女性化的女人吧,怎會著迷一個Fat Queer Dyke?豈不是gay上加gay?但既然是創作,編劇是有天馬行空的權利,and it works。值得一提此trans man是由一個男演員「反串」演出。
 
〈Work In Progress〉
 
LGBTQ爭取到平權是否就等於可以happily ever after活下去?肯定可以說不可能,因為人類基本上是不快樂的品種,像這位Abby她的家人,她的同事,朋友圈都已全然接受她,亦是活在一個算得上gay friendly的城巿,像在另一部LGBTQ的美劇〈The Tales Of The City〉連Uber都有専為LGBTQ服務的!加上又有新戀情,無論幾抑鬱,扔掉180粒杏仁後應該不至於結束生命吧,而且既然電視台已訂了第二季,她一定死唔去了。
 
 
另外又首次看了一部Georgian電影,叫〈And Then We Danced〉,主角是當地民族舞團一個舞者,本身是同性戀,今回for a change他是在一個極封閉窒息的環境下存活,絕對是另一個世界了。
 
 
還有看了英國幾年前拍的三集迷你劇〈Butterfly〉,講一個不惜一切要進行變性的中學生,在手術前怎都要找拖延發育的藥物,怎都不想生鬍子及要留住自己的童聲。最後又有NHK單元日劇〈三浦部長是個易服人〉,它們各有值得欣賞之處,至少可以鳥瞰未踏足過的世界,有機會再談
 
 
 
 

閱讀連接:
- 刊在立場新聞的原文連結
 
 
相關參考:
-Work In Progress〉預告片(YouTube)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預告片(YouTube)
-And Then We Danced〉預告片(YouTube)
-Butterflly〉預告片(YouTube)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預告片 (土豆)
-And Then We Danced〉預告片 (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