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政治劇:地球村上大家都在努力中                                                             2013 8                   主場新聞

 
 
 
幾個月前我第一次在主場新聞的 blog 寫的文章是關於美國電視劇 House of Cards,當時我提到有位朋友曾極力推薦丹麥電視台拍的一部與 House of Cards 類似,都是以政治/國會為題材的片集 Borgen (好像在丹麥文就是「國會」的意思),已播了三季,不但在本土收視高企,更拿下多項國際性的電視大獎,以及在多個國家(包括英國的 BBC)的電視台黃金時段播放,而我終於找到了第一、二季來看了(第三季好像仍未推出 DVD 版),果然名不虛傳,同樣是描寫政治的不擇手段,處理方式遠比美國一般劇集克制,不會濫用煽情,看來更有「品格」。
 
 
面對一群從來沒見過的演員,操一些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在一個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環境展開劇情,除了有一份新鮮感,甚至有一份 eye opener 的感覺之外,更帶來一絲莫名的感動和沖激;原來全世界各地的媒體,大家都一直默默在努力去創作精采、超水準的節目,像丹麥只有四百多萬人口的小國,居然拍出與超級大國不遑多讓的劇集,實屬難得,而我可以想像在其他很多更弱勢的國家/社區亦可能同製作過不少超班的電視節目,礙於文化差異、先進國家名牌效應,我們或許不會有機會接觸它們,甚至永遠不會知道它們曾經存在過,畢竟現時每天那廿四小時可以容納下多少精神食糧呢?最近我找回薩耶哲雷的阿普三部曲和溝口健二的《山椒大夫》準備重看。看這些經典中的經典,說要齋戒沐浴當然是誇張,但可必須要全神貫注,心無旁念,其實也有難度,所以我竟可以在家中一口氣看了 Béla Tarr 2000 年的作品,全片只有 39 個鏡頭的黑白片Werckmeister Harmonies,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Borgen 的劇情大約是講保守和工會兩大政黨在選舉時卑鄙地爆醜聞揭瘡疤,令選民反感,結果兩敗俱傷,由一個溫和黨派以黑馬勝出,亦造就了丹麥第一個女首相,但因在國會取不到過半數議席,必須要拉攏其他小黨籌組聯合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各黨派之爾虞我詐,拿著些少籌碼就趁你病你命,向執政黨開天殺價,儘量找著數,執政黨為求得到足夠支持組成聯合政府,以及議案能夠獲得通過,不得不作出妥協之餘,也同時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將「讓步」減至最小,其間永無休止的角力確是令人大開眼界。
 
 
劇集亦同時觸及到女性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所遇到的種種難處(特別是與家庭生活,照顧丈夫子女之間作出平衡),此外傳媒與政府亦敵亦友的關係也有很生動的描述,最難得是 Borgen 刻劃的政治鬥爭無論怎樣激烈,毫不留情,表現手法始終有著一股歐陸的溫文及自制,不似美劇般粗暴、血腥,視覺上的風格也和美劇很不一樣,可能是多帶了北歐風情吧。
 
 
看完 Borgen,忽然我好像又對目前香港的政治環境多了一分瞭解,其實政治,也許和人性一樣,都是宇宙共通的,天下烏鴉一般黑原來沒有說錯。
 
 
相關參考:Borgen第一季預告(YouTube)
                         Borgen 第一季另一預告(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