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半生緣〉的種種       19979      快報

 

 

 

 

 

張愛玲的顯微鏡  

 

我這個懶人已很少上電影院了﹐唯一趕去看中港台出品的一是王家衛導演的﹐二是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所以半生緣)我是看了。之前的傾城之戀)及紅白玫瑰)都令我失望 但由於我對許鞍華及關錦鵬皆無好感﹐所以在未看之前我潛意識已抱著「等待失望」的心態﹐結果竟又得償所願﹐自然是喜不自勝﹐不斷替張愛玲不值。

 

今次看半生綠)我實說亦有點「想佢衰」的心理﹐但看完之後﹐似乎又「憎佢唔落」﹐反而覺得片子拍得也算工整﹐找不到藉口大罵。

 

當初我眞搞不通許鞍華為什麼想到去拍半生緣)﹐它是張愛玲罕有的長篇﹐但它可沒有甚麼大時代背景或複雜的情節﹐它的著墨都放在「顯微鏡」式的心理描寫﹐替幾個主角的每一個心理反應和簡單行為做註腳、解釋﹐而這幾個主角都是極平凡人物﹐做着極平凡﹐瑣碎的日常小事﹐如此去「浪費筆墨」﹐可以說是極大胆實驗﹐也是看此書最大樂趣﹐但拍成電影﹐用甚麼去代替這些心理描寫﹖我唯一想到的是極仔細﹐甚至「濕碎」的生活小節刻劃﹐或許可以得到近似看書之趣味。

 

當然許鞍華並沒有這樣做﹐但她用心拍出來總算叫人看得舒服﹐又抑或是張氏那些看似簡單的情節﹐依然有其感染力﹖

 

 

 

 

不可缺的特寫

 

 

據稱梅艷芳接拍《半生緣》的時候﹐已磨拳擦掌﹐盡此一擊﹐準備用曼璐這個角色去拿「最佳女配角」獎﹐看過電影後﹐我不能說她演得不好﹐但她委實又沒有甚麼驚人的表現﹐她一味以「苦」和「恨」的姿態出現﹐稍欠立體感。其實張愛玲的文筆﹐有人稱之為尖酸刻薄﹐假若從另一角度看﹐是極具幽默惑﹐很多時一些對白評語看到人捧腹大笑﹐拍案叫絕。這是演任何張愛玲筆下人物一個很好的提示。梅艷芳本身甚有喜劇才華﹐如果她演繹曼璐時加添些喜劇元素﹐注點黑色幽默﹐出來的效果相信會更突出﹐亦較能討好。

 

劇中葛優強姦吳倩蓮﹐策劃人是做姐姐的梅艷芳﹐所以強姦那場戲我們最想看到的﹐不會是強姦的本身 —— 那些掙扎﹐那些尖叫﹐那些飛鳥 …… 而是梅艷芳的反應。攞獎不攞獎就是靠她當時的表情。如果梅艷芳肯接這套戲屈就做配角﹐相信也是俾面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讓她盡情發揮極其複雜的內心掙札、痛苦﹐但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許鞍華竟不 cut 去梅艷芳的特寫﹐是基於甚麼原因﹖ 她獨特的美學抉擇﹖抑或她根本忘記了這個重要的時刻﹐這個重要的﹐攞獎的表情﹖

 

這樣也好﹐起碼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梅艷芳究竟有沒有這個水準和能力去演繹曼璐一生最重要的時刻。

 

 

 

 

領教黎明迷

 

GASP 這個字該怎樣譯成中文﹖ 純粹譯做「深呼吸」仍未夠傳神﹐它應該是指因驚訝或興奮而引致的屏息喘氣。我想起這個字是在看電影《半生緣》時。

 

原來買票看《半生緣》的觀眾﹐大部分都並非我想像中的張愛玲迷﹐或許鞍華迷﹐而是﹐老天﹐黎明迷!這些女人三五成群分佈在戲院內﹐一見到偶像出場就 GASP﹐他每唸一句對白﹐每做一個表情﹐這些影迷都忍不住要輕叫低喚﹐當他做出些較「殺食」的舉動﹐如喝錯洗碗筷的茶﹐在紙上猛寫曼楨的名字﹐或觸摸到曼楨的手時﹐她們更不斷作出傻笑和叫嚷﹐這類歇斯底里的女影迷﹐黎明似乎特別多﹐當然她們是不會理會偶像演得怎樣﹐只要銀幕有他出現﹐她們便滿足了。其實黎明的世鈞﹐真是十分差勁﹐一個不善表達自己感情的男人在黎明的揣摩下變成一個作純情害羞狀去做賣點的「哥哥仔」﹐全無韻味可言。

 

大家都盛讚吳倩蓮演得好﹐但我總覺得她的演繹太現代化﹐太獨立﹐太有性格﹐太「有型了﹐加上髮型服飾色調等又在旁火上加油﹐我完全感受不到這個角色有任何三十年代的氣味﹐反而王磊最可「接受」﹐他恰當的盡了做配角的責任﹖演得稱職﹐又不刻意搶鏡﹐在銀幕角落點綴﹐叫人看得舒服﹐演翠芝那位也叫人看得舒服﹐但她的篇幅又真是少無可少。

 

 

 

 

最惡是誰 

 

孤陋寡聞的我看到林奕華的專欄才知道最近有個《半生緣》罵戰﹐其實任何發表不喜歡電影《半生緣》的人都應該有心理準備﹐許鞍華是不好惹的﹗或者說得準確些﹐擁戴許鞍華的影評人是絕對不好惹的﹗不知為甚麼這這群以舒琪為首的擁許一族比極權主義還要極權﹐只要你敢批評許鞍華﹐你就馬上被人打落水狗﹐百劫不復。

 

他們可以說是影評界的「黎明迷」。

 

當然這種偶像式膜拜不止發生在許鞍華身上﹐王家衛起碼也有個魏紹恩追隨左右﹐但畢竟勢單力弱﹐而關錦鵬則另闢蹊徑﹐往台灣發展﹐據說與彼岸的影評人打成一片(不是有個姓焦的女人嗎?)。張婉婷夫婦的宗旨是先開戲﹐其他容後再搞﹐至於另一對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