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長篇劇 —— 變色龍 / 天虹          1979 3 月        號 外

 
在談論《天虹》和《變色龍》之前﹐我想首先比較一下《天虹》中的關海山飾演的黑社會頭子黃守邦和《變色龍》裏吳業剛飾演的探長劉叔。我覺得這兩個角色有頗多相似的地方。首先他們的扮相都是有型有款的中年人﹐飾演的角色亦同時帶有多少撈「偏門」性質、極富「江湖」色彩﹐他們的演技也同樣純熟自若﹐兩人都給予他們扮演的角色相當的真實感。
   
但他們亦有重大的分別。
   
無線關海山的蒼蒼白髮、筆挺深色西裝、深藏不露的神情﹐配上那張輪廓典雅、滿佈風霜的面孔﹐手執煙斗﹐完全給人一種明星的感覺﹐叫人想起荷里活電影中「教父」型的人物﹐我肯定﹐關海山角色的造型是經過無線幕後人員的設計﹐故意仿照大眾媒介製造出來的梟雄形象﹐如果我們一看就知道關海山是黑道的大阿哥﹐並不表示我們在真實生活中接觸過像關海山這樣的人物﹐我們只不過是看得電影太多吧。
 
 
麗的的劉叔 (吳業剛) 行出來﹐在外型上絕不比關海山差﹐但他的扮相顯然不及關特出﹐可以說﹐麗的並沒有在他的造型設計上花心思﹐但吳業剛以他日常生活的經驗去演劇中那個探長﹐亦同樣有真實感。不過吳業剛的真實感和關海山的真實感不同﹐關海山角色的真實是電影的真實、吳業剛角色的真實是現實的真實﹐一個是西方形象﹐一個是道地形象﹐這是他們兩個角色的分別﹐也是無線麗的兩個劇場的分別。
   
我覺得無線翡翠劇場的路線有點像外國的暢銷小說。暢銷小說的作者從不閉門造車﹐每寫一部書之前﹐他們總要花不少時間做調查工作﹐搜集資料﹐因為他們小說涉及的背景巳不是你和我和阿黃的平淡世界,而是推廣到國際政治、陰謀、歷史、重工業、商界、時裝、黑手黨、電影圈、石油、間諜 …… 各個一般人無法接觸到的階層﹐來豐富讀者現實生活的沉悶和空白。暢銷小說也許沒有什麽文學價值﹐但它們大都 intelligent﹐無論寫甚麼背景﹐都下過一番苦功﹐寫來頭頭是道﹐有所根據、合乎情理﹐給讀者一種在現場的真實感覺。
 
   
除了《強人》之外﹐無線翡翠劇場大致上可以稱得上 intelligent﹐當然我也知道每部劇集都充塞著不少犯駁的情節 (特別是《奮鬥》)﹐但編導的處理和劇中基本的調子依然是 intelligent 的﹐還有﹐大部份的翡翠劇場亦如暢銷小說一樣是以一般市民 (特別是中下層) 平日很少機會接觸到的社會階層或行業作為背景﹐如《狂潮》的酒店、《家變》的建築業及廉署、《大報復》的民初、《強人》的天方夜譚、及現時《天虹》的時裝界加黑社會等﹐而無線幕後工作人員在這方面的研究和資料搜集也有著一定的成積。
   
為了符合暢銷小說堆砌出來的真實感﹐翡翠劇場的佈景一直以來都是不惜工本﹐儘量做到接近劇本背景的要求﹐人物的服裝、髮型、言行亦下過一番苦功考據﹐務求令觀眾信服﹐當然還少不了 TVB 一貫的商標 —— 浩大的聲勢、排場、品味、氣氛。我不敢說《天虹》劇中的時裝界就是現實生活中時裝界的寫照﹐但它的佈景、服裝及其他的小節都安排得似模似樣﹐對著這樣不惜工本的製作﹐我們還能說甚麼,只要它沒有太不合理的地方﹐我們就會毫無保留地接受它所描寫的世界。
 
   
《天虹》嘗試 (雖然未必成功) 有小說式的前呼後應、緊密結構﹐麗的《變色龍》則完全採用章回小說的段落格式﹐不時用社會熱門新聞做題材﹐煮到就食﹔遲敬意在號外廿二期談《鱷魚淚》與《強人》的時候﹐說《鱷魚淚》故事一方面要有生活感﹐另方面仍捨不得一些煽情劇情﹐未能貫徹。假若《鱷魚淚》、《巨星》、《變色龍》真的是寫實劇﹐這的確是矛盾關鍵﹐問題是﹐這些劇集並非寫實劇﹐如果我們說翡翠劇場是暢銷小說的本地化﹐那麼麗的劇場可以被視為民間故事的現代版。暢銷小說是中產階級的消閒品﹐而民間故事百份之百是屬於坊眾的、看民間故事﹐坊眾追求的是一些可以認同的人物﹐在熟悉的環境下﹐有著不尋常、富戲劇性的際遇﹐民間故事無需要巧妙的佈局﹐或忠於史實的考據﹐只要把握到坊眾那個階層的現實﹐安排些煽情情節﹐表現出他們那個階層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便達到目的。
 
   
麗的劇場幾個劇集無論在製作和劇本都是大同小異﹐談不上有甚麼結構﹐將幾個劇集的人物、橋段互相交換也不會影晌到劇情的發展﹐《變色龍》甚至在片頭中「預告」了幾個主角的下場﹐我曾經見過有些工廠女工在工作時高談闊論馬敏兒幾時服毒、劉緯民幾時坐監、劉志榮幾時被廉署拘捕。有一個女工說﹕「蔡瓊輝始終都是愛劉緯民﹐將來劉緯民坐監﹐她就會去探監。」觀眾關心的不是佈局﹐她們只是一次又一次看他們熟悉的人物﹐如何經歷一些曲折離奇的際遇﹐然後去到他們熟悉的結局。
 
 
普通觀眾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永遠也接觸不到《天虹》裏面汪明荃扮演的人物﹐但對《變色龍》三個男主角卻有無限親切感﹐劉緯民、潘志文、劉志榮 (特別是後二者) 無論樣貌、氣質、言行、舉止、服裝、髮型都明顯地顯示出他們是典型出身自廉租屋的醒目青年﹐那一大堆甘草演員更加強了劇集本身的民間 / 街坊味。
   
另一方面﹐演上流社會那幾個演員 (董標除外) 就不濟事了﹐像「船王」湯泰來、或以前《鱷魚淚》那個甚麼歐爵士﹐簡直不知所謂﹐湯泰來本身為船王﹐照理應該是個精明能幹的人﹐但在劇中他終日呆在客廳、毫無主見﹐真不明白他憑甚麼本領去建立他的王國﹖此外那些豪華佈景也是寒寒酸酸 (請留意船王家中那張餐檯)﹐毫無真實感﹐瀋志文送給余安安的生日禮物﹐竟是一盒用七彩花紙包住的糖果餅乾﹐怎不嚇壞人﹗
 
   
但想深一層﹐這些不真實﹐很可能比真實更寫實﹐很可能一般小市民心目中的上流社會就像《變色龍》呈現的一樣﹐船王家中老套簡陋的陳設像極了以前粵語片的佈景也許並非偶然﹐我們可以笑麗的幕後負責人見聞淺陋﹐或製作費所局限﹐但有誰敢擔保他們不是故意這樣去博取觀眾的認同﹖
 
無線的編劇把握到西式 (或許你可以說是現代化) 的橋段、西式的感情、西式的人際關係去設計《天虹》的故事﹐用「時代感」去吸引愈來愈國際曝光的香港人﹔而麗的則企圖以中國人傳統的倫理親情做《變色龍》的基礎﹐加強「生活感」去爭取觀眾的收視率。無線編劇的絕招是他們的學問和知識﹔麗的編劇的殺手鐧是他們的民間生活體驗。
  
在社會階層和「中產」趣味上﹐《天虹》無疑比《變色龍》高出幾線﹐但它們的藝術層次誰高誰低﹐又豈是我這個主觀的人所能斷定﹖
 
 
相關參考﹕變色龍片段(youtube)
                       天虹片頭 (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