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一直都沒有打算       

寫這些長篇劇

前晚我發了一個夢        19785   號外

 
我的夢是這樣的﹕ 
 
我夢見「家變」的洛輝娶了「追族」的丁曉芳 (馮真) 做妾侍﹐生下一對子女﹐這一來鄧碧雲和南紅都被打落冷宮﹐鄧碧雲說﹕要洛輝回心轉意﹐惟有寄望華仔將來娶老婆﹐生了兒女之後﹐他看在孫兒份上﹐也許會疏遠馮真﹐重新和他們享天倫之樂。 
 
我夢醒後所記得的就是這麼多﹐當然整個夢的情節遠比上述的片段複雜﹐但這一點點已足以令我羞恥到無地自容 —— 沒想到﹐我竟會淪落到發這樣的一個夢﹐我的品味去了那裡﹖ 
 
大型長篇電視劇應該是起自無線的「狂潮」﹐以前翡翠劇場的劇目只能算是中篇劇﹐但自從「狂潮」創下極高的收視率之後﹐它跟著的「大報復」、「家變」都是規模大、投資巨﹐起碼播上百集以上的大製作﹐在這方面麗的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一部「追族」來湊熱鬧。 
 
有一晚我和陳韻文坐車過海﹐在途中她問我對這些電視劇的評價﹐她又說她正在替佳視構思一個新的 soap opera﹐心理負擔很重云云。在我看過幾套長篇中當然以「家變」最為成功﹐如果說「狂潮」是電視劇的里程碑﹐那麼「家變」就是電視劇的經典作﹔「狂潮」在各種電影類型中﹐嘗試摸索﹐替電視劇開墾了新領域﹐但「家變」卻是最成熟、最有深度、風格最統一的作品﹐(電影上的例子﹐我們可以說格里非夫的「國家誕生」是電影里程碑﹐但他的「忍無可忍」才是經典作。),而最差的作品當然是眾望所歸的「大亨」﹐撇開它的劇本和製作不談﹐單是劇中幾個主角的名字已夠人煩 —— 甚麼阿能、阿仁、阿權、阿文、阿強、阿良、阿常、阿昌一大堆﹐既單調、又混亂、又沒有吸引力﹐試想想個個主角都改這一類的名字﹐「大亨」怎會不註定失敗﹖ 
 
但無論「家變」是如何成功、「大亨」如何失敗﹐我都不同意陳韻文把它們稱為 soap opera﹐我可以叫它們做通俗劇 (melodrama) ﹐但一定不是肥皂劇。Soap opera 是一種很特別的東西。 
 
據說在三四十年代﹐美國電台有些長篇連續播音劇﹐是由一隻肥皂特約﹐因此才有「肥皂劇」這個名字出現﹐後來電視發達﹐這些婆媽戲就轉移陣地﹐搬上螢光幕﹐一部「肥皂劇」往往一播就十年八載。至今﹐在美國每天下午﹐三個電視網仍然繼續為無聊的主婦提供大量「肥皂劇」﹐我曾在美國略略看過這類劇集﹐發覺它們都有以下雷同的地方﹕ 
 
一。背景是中產有閒階級﹐以家庭為單位。 
 
二。故事發生在一個 closed community ﹐背景是現代﹐但沒有時代氣息﹐也不打算反映現實。 
 
三。內容是以男女間的愛慾為主。 
 
四。劇情是多線發展。 
 
五。人物關係錯綜複雜。 
 
六。情節但求有戲劇性﹐可以不合情理﹐前後矛盾。 
 
七。角色隨時出現﹐隨時失縱。 
 
八。為了「劇力」需要﹐可以在毫無伏線的情況下﹐突然加插新角色。 
 
九。角色性格固定、平面化﹐可能有更變 (例如從好變壞) ﹐但沒有過程 (究竟如何從好變壞) 
 
香港的長篇電視劇﹐能符合上述要求的只有一部「追族」。 
 
 
它以一宗一家五口滅門謀殺案開始﹐因而帶出三個大家族的錯綜複雜關係。這宗謀殺案既然在劇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照理這些家族人物的關係應該直接或間接導致這宗謀殺的發生﹐又或者這宗謀殺應該有多少影響、甚至改變了這些人物的關係﹐但「追族」並沒有做到這一點﹐它幾個主角的來龍去脈既沒有導致這宗謀殺﹐也沒有因此而有任何的影響。謀殺是發生在張美璉和陸柱石婚宴的晚上﹐但這段婚姻和案件完全無關﹐此外馮寶寶與萬梓良與張之玨、白茵與張瑛與羅艷卿、盧婉茵和梁天、藍娣和張天河和黎少芳、馮真和陳有后和黃曼梨 …… 這宗謀殺對他們沒有影響半點。既然如此﹐為何不索性取消這件謀殺案﹐而集中火力去揭露這些人的「醜聞」呢﹖ 
 
                                                                                          陳有后、馮真
 
甚至演陳振華兒子那個神甫仔﹐劇中描寫他暗戀苗嘉麗﹐苗死後他偷偷爬入屋搜索﹐好像有甚麼大秘密似的﹐誰知到頭來又是一個「和本案無關」的人物﹐後來這個神甫仔更從螢光幕上消聲匿跡﹐不知是編劇忘記了他﹐抑或電視台當局要雪藏他﹖至於在劇中周時提起的那單「中東工程」﹐也是與案無關連。 
 
即使這些人物和謀殺案沒有相干﹐至少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得以發展或轉變﹐試看「家變」﹐我們目睹汪明荃從一個被父親冷落的妾侍女﹐嘗試過愛情的挫折﹐做生意吃過苦頭﹐慢慢把性格磨練得強硬、好勝﹐最後逐步擊敗對手﹐接管了父親的生意﹐「家變」把整個過程中的轉變、變化描寫得絲絲入扣﹐把觀眾帶進戲裏面﹐和女主角一同或長。「追族」可完全沒有這同事﹐藍娣和張天河、白茵和張瑛之戀情﹐從開場到完場﹐一直都沒有變化﹐開場時的資料已足夠我們猜想到他們的結果﹐編劇沒有隨著情節的發展﹐提出新線索、新方向﹐只讓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來拖延時間。 
 
最莫名其妙的是無端端把苗嘉麗寫成同性戀﹐「家變」的華仔是同性戀﹐「追族」有樣學樣﹐又來個同性戀﹐但在「家變」中華仔的同性戀是劇情發展極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到洛家的命脈﹐也是汪明荃當權的主因﹐但現在苗嘉麗的同性戀呢﹖除了給麗的一個機會在報章上登「醜聞」式的廣告之外 (又是「家變」的招數)﹐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其他作用。 
 
當然﹐在「追族」沒有作用的東西很多﹐隨便刪去劇中任何十個角色﹐對劇情也沒有甚麼大影響﹐呂有慧和歐陽佩珊這對姊妹花在劇中完全起不到作用﹐分分鐘可以取消﹐胡楓、江雪、宋豪輝一家三口甚至談不上可有可無﹐因為他們簡直是「可無」﹐也許編劇可憐他們行行企企了幾十集﹐在差不多結局的時候﹐無緣無故安排胡楓江雪和老太唐若菁大吵一場﹐吵架之後﹐他們當然又再做活動佈景板﹐最後出現在馮寶實和萬梓良那個只有雍利羅三家人參加﹐完全沒有請其他親朋戚友的婚宴裏。「家變」就不同﹐它的角色個個都有其重要性﹐如夏雨一家、徐美玲、黃愷欣、陳嘉儀、黃新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物﹐沒有其中一個﹐就會使整個戲改觀。 
 
                                                                                  唐若青、江雪、胡楓
 
「追族」還有一項特色﹐就是胡亂加插一些無謂的角色去堆砌情節﹐例如那個「金夫人」﹐便出現得十分牽強﹐她出場的作用不外是去勒索盧婉茵﹐做多幾日戲﹐但最莫名奇妙的是馮真﹐她為甚麼會那樣得意洋洋去落井下石?雖然她和盧婉茵一向有心病﹐但至少她應該知道自己的底也是掌握在金夫人手上﹐為甚麼她一點也不替自己擔心﹐她本身也是明星出身﹐難道她連這些粵語片陳年老橋也不知道﹖ 
 
至於不合情理的小節﹐「追族」俯拾皆是﹐隨便舉個例子﹐有一集講褟素霞赴宴﹔只見她穿上晚禮服﹐披件明克﹐和媽媽說聲拜拜﹐就自己去了﹐後來回家﹐又是自己一個人﹐其實以褟素霞的美麗﹐她怎可能沒有男朋友接送?就算她是個性格獨立的女性﹐在穿得那麼隆重去出席宴會之時﹐也不能連個男伴也沒有﹐搞到要自己一人自出自入。
 
還有那個演二少奶的梁淑莊﹐她得閒在家的時候﹐也是穿得花枝招展﹐旗袍、套裝、高跟鞋、珠寶、鑽戒一大堆﹐我相信那些有錢太太在家中的時候﹐首飾多數存放在保險箱裏﹐一套套名貴禮服也是留待赴宴時才穿﹐絕不會像梁淑莊打扮得那麼「齊全」。反觀無牋「狂潮」裏李香琴和狄波拉﹐或「家變」的鄧碧雲和南紅﹐她們的服飾就合情合理得多了。 
 
最後要談的是「追族」演員的演技問題﹐雖然這套戲的演員個個都落力演出﹐但總是不大突出﹐為甚麼呢﹖試看馮寶寶和羅艷卿﹔她們顯然是想走「家變」鄧碧雲的路線 —— 自然、生活化﹐換句話說就是不似做戲的演技﹐但為什麼鄧碧雲在「家變」裏光芒萬丈﹐而「追族」這對母女卻收不到效果﹖一方面﹐她們「不演技的演技」可能不及鄧碧雲般洗鍊﹐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這種演技根本和「追族」的格調不配合﹐「追族」完全沒有現實作為基礎﹐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寶寶和羅艷卿的生活化﹐徒令觀眾更加覺得劇情不知所謂。至於像梁天陳有后那些拼命製造精湛內心表情的演技派高手﹐他們的一流演技在「追族」也是行不通﹐如此膚淺的內容及表面化的人物﹐又怎可能配得起這些有「深度」的表演﹖ 
 
                                    馮 真
 
那麼﹐此等糟糕的話劇﹐應該怎樣去演才適合﹖在這方面﹐馮真為我們提供了答案。馮真飾演的丁曉芳﹐複雜說句﹐是個「攻於心計的八婆」。而馮真並沒有仗義去替編劇加重這個角色的真實性及可信性﹐相反馮真把丁曉芳還原到最原始最典型的層面﹐與其注入深度﹐馮真替她的角色加入廣度﹐她利用本身的演技涵養去豊富、去玩她的丁曉芳﹐當別人努力去「演活」他們的角色時﹐馮真是帶著遊戲性質去 camp 她的丁曉芳﹐當她演到發瘋那一場的時候﹐你絕不會感到她真的發了神經﹐你會覺得她在對觀眾說﹕看﹐我演瘋婦演得多精釆、多過癮﹗而馮真﹐我敢肯定是「追族」所有演員裏演得最開心﹐最過癮的一個。 
 
這篇文章不能到此就完﹐你一定會提醒我去追問陸柱石去了加拿大見到歐陽佩珊﹐會不會舊情復發﹖陳振華為甚麼自殺﹖白茵的弟弟是不是被人謀殺死﹖張之玨和褟素霞結果會墮入愛河嗎﹖還有﹐究竟郭鋒為甚麼要殺死王偉一家 …… 這一連串沒有交待的情節算不算是「追族」的敗筆﹖我認為不算﹐因為肥皂劇的線索通常都是多到無法一一交待清楚﹐而且肥皂劇劇﹐by definition﹐是永遠不會完的﹐那麼何不就當「追族」未播完﹐而我們只不過看到不耐煩扭去別台罷了。 
 
至於為何我會花幾個月的時間扭去麗的看這種貨色﹐我自己也不知為甚麼﹐正如我不知道為甚麼會發那個怪夢﹐也許對我來說陳 —— —— 是一個很重要的名字。